青春脚步踏梨园,红帆领航助振兴:从农遗传承到振兴新篇的什川实践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为深入探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路径,感受乡村发展的鲜活脉动,日,“红帆领航·乡约未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甘肃兰州暑期社会实践队将目光投向了黄河之畔的“中国第一古梨园”——甘肃兰州什川镇。这片承载着五百年农耕文明、孕育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土地,正以老树新姿的活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红帆领航•相约未来”暑期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对乡土的热忱与探索的渴望,踏上了这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实地调研之旅。

7月18日早晨,晨光初染皋兰山峦,实践队队员的脚步便踏入了黄河臂弯里的什川镇。三山合抱,一水相依,这片土地在奔流不息的涛声中,静守着“中国第一古梨园”的苍翠传奇。五百载时光沉淀于梨树枝中,万亩梨园如一部活的生态史书,引领实践队员开启探寻之旅。

走进魏园祠堂:感受什川的荣誉

什川镇团委魏文霞和马小丫老师带领实践队队员参观了当地的祠堂——魏园。这里不仅详细记录着梨园从零星栽种到连片成林的发展历程、梨树栽培技艺的传承脉络,更完整展现了什川镇从黄河岸边的小村落,靠着梨树防风固沙、以梨兴农,到一步步发展成如今瓜果飘香、文旅兴旺的模样,让实践队队员感受到了什川人勤劳坚韧的精神。天把式第二十一代传承人魏生恒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了梨树生长、养护的过程,他还骄傲地提到在今年5月,什川古梨园系统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什川人用几百年的坚守换来的荣誉。这里的每一片梨树叶都珍藏着什川镇的奋斗故事,更见证了美丽乡村的画卷已徐徐展开,乡村振兴的征程更是前景广阔!

走进古梨园:老树焕发新活力

一走进梨园,实践队队员就被震撼到了。那些老梨树枝干弯曲盘旋,树皮上布满深深的纹路,一看就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明清时候起,勤劳聪慧的什川人们就靠梨树过日子,一代代人浇水施肥、修枝剪叶、授粉堆沙等,才有了这片绵延几百年的梨园。现在的古梨园,意义已经远不止是开花结果了。讲解员武子媛老师告诉实践队队员每年四月的“梨花节”,吸引了大批游客来看“梨花雪海”。游客们不只是赏花,还能体验疏花、疏果、套袋这些传统的农活,亲身感受种梨的辛苦和智慧。线上线下就有很多订单,什川的冬梨和软儿梨及其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卖到了全国各地。当地政府还为这些古老的梨树专门设置了梨树种植养护条例,每颗百年梨树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这些梨树不仅成为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也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经济,让村民们能在家门口找到活,赚到钱。还为这些古老的梨树专门设置了梨树种植养护条例以及介绍二维码,这些梨树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实实在在带动了当地经济,让村民们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干、赚到钱。未来什川镇也将以“梨园IP”为核心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通过电商赋能、非遗工坊、生态研学等新业态,让千年梨园焕发现代生机助力乡村振兴

感受历史与文明:农耕博物馆和梨花溪文化街区

带着梨园的泥土气息,实践队队员走进了农耕博物馆。里面陈列着生锈的犁头、吱呀作响的梨木纺车等老物件,它们都是过去什川人跟黄河、跟土地打交道的见证。这个博物馆就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让实践队队员看到了什川人勤劳坚韧的精神

接着实践队队员走进特色文化街——梨花溪文化街。这里既有老房子的韵味,又有热闹的生活气息。青砖灰瓦的老店铺门口,挂着“星级文明商户”的牌子,诚信经营、热情待客是这里的风气。街道两边的文化墙上,画着什川梨园的故事和当地的乡风民约,让这些传统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街角的小广场上,有老人用方言给孩子们讲梨园的传说——文化就是这样,在普普通通的街道和交谈中,一代代传下去,温暖又自然。

传承与守护的力量

一天的参观结束,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古梨园和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实践队队员心里更明白了:乡村振兴最强大的力量,其实就来自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守护家园的那份默契。

梨园里,老梨树百年的岁月故事随着乡村振兴而被人熟知;文化街上,那些“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是良好乡风最好的证明。正是无数这样凡的坚守和努力,让百年的古梨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黄河岸边继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等到明年梨花再次像雪一样飘落在黄河岸边,每一片花瓣都像是在诉说着乡亲们对家乡最深的热爱和期盼。

(作者: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胡景莲 彭小东 张恒华 陈伟 白欣语 敖欣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qn010

相关内容

国内

更多>>

华夏幸福 目标依旧赢得亚冠门票

赛季初,中超新贵河北华夏幸福定下了“赢得亚冠参赛权”的赛季目标。谁料2018赛季半程过后,上赛季高居积分榜第4的燕赵球队仅仅只取得了4胜 [详细]

国际

更多>>

印尼龙目岛7.0级地震已致82人死亡

8月5日,在印度尼西亚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以西的巴厘岛,几名安保人员查看一处停车场里的落石。 印度尼西亚抗灾署6日说,印尼西努沙登加 [详细]